本院动态
“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交流座谈会顺利召开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5-09-09

        2025年9月5日上午,由浙江省委人才办指导、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交流座谈会顺利召开。本次座谈会由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丽君以及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林烁儒共同主持,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苗霞,杭州市经信局大企业服务与合作交流处副处长胡丹,杭州市经济信息中心对口支援科科长、经济师俞宏陵,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合作部工作人员王卓奇,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连均,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企业服务办公室副主任郭卿,余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姚芳燕,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人才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冠军,临平区委组织部人才综合科科长曹晋,临平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沈萌,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博士生们参加会议。

         陈丽君院长首先对与会人员表示欢迎,并感谢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组织。陈丽君院长介绍本次座谈会的交流目的旨在总结“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的浙江经验,探讨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的难点堵点,提出区域人才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她指出长三角地区是国家战略重点区域,长三角区域人才协调发展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基础,浙江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点省份一直积极探索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实践,值得总结和深化。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林烁儒表示,本次座谈旨在落实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的任务,广泛听取意见,推动长三角地区人才一体化发展。他介绍杭州市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推动跨区域交流方面的探索,建议建立统一规则和协商机制,培育区域性龙头企业,推动与上海错位发展,并在海外引才和柔性引才方面探索协调机制。

        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连均介绍了滨江区在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方面的实践,滨江区已形成聚焦主导产业、支持人才创业、便利国际人才、创新金融服务和促进成果转化的经验体系。下一步将重点布局硬核科技平台,促进人才共享流动,完善跨境协同机制,深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努力营造更加开放高效的区域创新生态。

        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企业服务办公室副主任郭卿介绍了产业园在引才、聚才、育才、留才方面的实践,形成了以产业、科技、服务和环境为核心的“四个最”模式。提出由国家部委统筹协调,探索区县先行和平台先试,加强跨区域校企联动,以此推动长三角区域人才协调发展走深走实。

        余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姚芳燕介绍了余杭区在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方面的探索,包括人才大厦、“余杭见未来”系列活动、人才流动机制、与宁波共建产业园推动杭甬人才合作等。她指出,各地存在优质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应通过财政兜底逐步破解;同时,应借助上海桥头堡作用引进海外人才,并探索人才高地整体评价机制改革。

        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人才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冠军补充介绍了余杭在跨区域合作和金融赋能方面的探索,包括飞地合作、创新券通兑和投融资联动等方式。他指出,产业协同是人才协同的基础,浙江应发挥供应链和生态优势提升吸引力,依托交通枢纽建设面向长三角的人才集聚高地。

        临平区委组织部人才综合科科长曹晋介绍了临平区的人才工作理念,即“政策匹配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业留住人才”,阐述了临平区在机制建设、产业集群、人才服务体系方面的探索,强调临平致力于打造“人才最友好城区”。下一步将依托区位优势,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高地,积极探索机制改革,力争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实现突破。

        临平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沈萌站在企业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制度壁垒问题,认为政府应当在企业已经践行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之下做好服务工作。她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拨付统筹资金,同时,应完善人才流动制度,加强高校合作,灵活运用金融工具支持企业发展。

        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苗霞介绍了杭州市在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方面的做法,特别是“三会三赛”和线上线下服务联通的经验。她表示,这些探索为区域信息共享和人才服务提供了有益经验,可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她建议汇总大企业人才需求,建立统一信息平台,链接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并在社保系统层面推动区域互通共享,从而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人才协调发展。

        杭州市经信局大企业服务与合作交流处副处长胡丹介绍了杭州市在长三角产业合作方面的实践,强调“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她指出,企业通过投资布局、研发合作和上下游协作积极推动融合,政府则支持数字化共建和产业集群联合申报。她认为,目前产业合作仍存在政策抓手不足、区域竞争激烈、基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建议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推动成果和项目共享。

        杭州市经济信息中心对口支援科科长、经济师俞宏陵介绍了杭州市发改委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的工作亮点,包括产业融合、数字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毗邻区域合作。她提出在政策协同、平台共建和生态优化方面仍需加强,建议将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共育、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大事项纳入国家“十五五”长三角规划,推动杭州深度融入区域发展。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合作部工作人员王卓奇对G60科创走廊建设情况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享了在促进人才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通过举办创新赛事活动有效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以及共建国家移民政策实践基地,构建人才发展共享平台等举措。他建议在区域层面进一步增强合作动力,优化人才结构,推动评价机制互认,促进长三角人才资源的充分流动。

        本次座谈会紧扣“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主题,围绕经验交流、问题研讨和目标展望深入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推动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直面问题,在机制创新中破解难题,在区域协同中形成合力。此次交流为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拓展人才工作合作路径,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凝聚了共识,为浙江省促进长三角地区人才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讯员:龚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