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党建好声音|陈丽君:“三支队伍”担使命 各类人才竞奔腾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4-09-09

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丽君受邀作客党建好声音“才聚之江”特别节目,深入解读在大人才观指引下,“三支队伍”如何打造,如何让各类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大展身手、竞相奔腾。

“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浙江把“新春第一会”聚焦于“人才”,我们如何来理解?

陈丽君:首先我觉得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为了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高质量发展,而且是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浙江赋予的新的使命、新的定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我们思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行——我们靠什么来制胜?围绕着靠什么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浙江从历史以及未来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研判。

回到历史的角度,2003年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为浙江擘画了“八八战略”,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所以在2003年底,浙江省召开了全省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2004年初,我们出台了《关于人才强省的决定意见》。正是这个决定意见,使得浙江这样一个资源小省取得了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创新制胜“先手棋”。所以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需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一“密钥”。

面对未来的发展、现代化先行,很重要的是所有人的、全面的、现代化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才引领驱动的要素,这将能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比别人跨先一步在思考:实现这个背后支撑的战略性资源是什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确定了“三支队伍”的建设是我们未来十年甚至更远的、不仅仅是我们当下一年的工作重点。更重要的是,也把“三支队伍”的建设跟我省重点抓的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点工程任务紧密关联在一起。所以今年的这次会议既确定了我们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什么,也确定了我们如何抓这个战略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新的工作格局形成一个新的人才工作样貌。

2023年的浙江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系统部署实施三个“一号工程”。从去年的三个“一号工程”到今年的打造“三支队伍”,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陈丽君:一是背后的要素肯定是人。二是我们如何抓好人才工作,这跟三个“一号工程”之间的方法论也是高度一致的。不管是通过创新深化也好、还是改革攻坚也好、开放提升也好,其实这也恰恰是我们人才工作现在面临的在方法论上需要去做的提升。所以“三支队伍”建设跟三个“一号工程”其实是一个通盘考虑、系统谋划,两者之间是有效贯通的关系。

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易炼红书记强调,要树牢“大人才观”。陈教授,对于“大人才观”这个提法我们如何理解?“大人才观”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陈丽君:一是“大人才观”首先应该是在坚持人才第一资源上的进一步升华。二是“大人才观”有别于传统的精英人才观,精英人才观认为少部分人对经济社会有巨大贡献;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基于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当然,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也意味着我们要推动所有人的发展。所以在浙江20多年的探索中,从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塔尖人才”到“塔腰人才”再到高素养劳动者“塔基人才”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大人才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原有人才观的系统升华。

“大人才观”正是大的格局、大的体系、大的生态,“大人才观”核心的内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所以从实践的要义里,最终是人人尽展其才。从逻辑的基础来说,其实是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最终从目标上说,我们要实现一个基于所有人全面发展的开放创新生态。浙江正是有赖于所有人开放的创新活动,才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的目标。

对于这“三支队伍”的打造,会上又提出了哪些实现路径呢?

陈丽君:易书记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了“1+6+7”这样的实现路径。

“1”即如何树牢“大人才观”,只有“大人才观”引领我们才能实现人人皆可成才,同时劳动者到浙江之后都能够成就梦想、成为浙江的一份子。

“6”即六个方向,围绕的是我们怎么去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成就人才、塑造人才、尊重人才。在全球有大量研究机构评估一个国家人才竞争力时,这六个方向正是评估的维度。要希望人才能成就一个区域,我们首先要做到区域能够成就人才、实现人才的梦想。

“7”即专门的七项行动。比如对领导干部的激励和保护行动;比如要培养更多浙江工匠就要建立技能型社会,所以有省域的技能型社会的建设行动围绕高素养劳动者的培养。

“7项行动”中,有哪些人才方面的特色、亮点是您格外关注的?

陈丽君:干部的激励和保护行动给我的印象很深,未来也会有深远的影响。就公共管理来说,干部是制度的设计者,所以我们希望他能够成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关键决定因素,激励很重要。另外,我们需要激发领导干部成为一个敢作敢为、敢闯敢当的角色。在浙江,领导干部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他们非常敬业、非常勤奋,是敢作敢为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在长期的改革过程中,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畏惧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失败的问题。所以这项行动中的重点就是,干部如果为事业担当,我们组织如何为干部担当?容错机制的建立是我觉得在这次行动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

浙江的人才生态非常好,但也难免遇到难点、痛点。接下来在推进“三支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您还有什么建议?

陈丽君:一是人才工作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需要战略定力来坚持深化人才强省。我们进入到人才强省的第二阶段,核心应该在方法论上——我们要能够探索几个一体化。第一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第二是省域人才一体化发展。

二是生态的核心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对浙江的未来,我们还是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中进行进一步深化,而深化改革的核心还是要围绕着如何去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焦点,第一个是减负,第二个是放权松绑要继续到位。人才工作的第二篇中,我们要回答的是:我们集聚了那么多的人才到浙江来,能不能发挥出他在海外或其他地区一样发挥的创新成效。

三是要在扬长补短中做好人才工作,我们的高度由短板决定。浙江在人才方面的短板,第一个是国际化人才,第二个是高等教育,第三个是R&D(科研)人才的数量以及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占比。我们想扬长补短,依旧要制度性地开放、人才对外开放。坚持人才对外开放,是真正做到国内、国际人才一起用,这才能做到中国式现代化先行以及共同富裕先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