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集萃
陈丽君:以“七个坚持”集聚天下英才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4-08-31

2003年12月,浙江省委召开全省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策部署,指引浙江迈入人才和科教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多年来,从“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再到把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作为首位战略,浙江不断深化对人才资源的认识,持续探索从单维人才管理到多主体人才治理的工作体系,实现了从以激励性政策吸引人才,到以全生命周期服务集聚人才,再到以最优人才生态留住人才的转型,通过“七个坚持”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一、坚持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的根本优势,浙江通过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紧紧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制定出台面向各类人才群体的引才政策,广纳英才。一方面,在全省布局搭建高水平引才育才平台,引导人才向高能级战略平台、开发区(园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重点人才平台集聚;鼓励各地积极打造柔性引才渠道,“海鸥计划”、海外工程师项目等应运而生;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在全球布局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企业海外研发机构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一方面,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探索完善党组织聚才育才新路径。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体系,通过设立常态化人才例会、人才专班等方式,率先在全国探索开展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完善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打造人才工作“省市县纵向畅通,跨部门横向有效”的治理网络。

  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立体化多元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浙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针对科技人才、工匠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振兴人才、重点产业人才等重点人才队伍,持续制定和更新人才培育政策。如针对青年人才培养,探索建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又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工作,不断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前景。持之以恒建设完善各类人才培育平台,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梯队培养和建设作用,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师工作室已遍地开花。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主体和用人主体共同开展人才培育工作,如推动海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与我省企业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系统化搭建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为例,目前已经构建起“省市县乡”四级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体系。

  三、坚持发挥企业家用人主体作用,让市场决定人才资源配置。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民营企业家是浙江的最宝贵资源、最宝贵财富。企业家的人才观极大程度决定了企业引才用才励才留才的动力和成效。浙江抓住企业家这个“牛鼻子”,高度重视对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科学人才观的塑造,通过专题培训、先进观摩、政策赋能、精准服务等举措,激发企业家求才用才积极性,形成了一大批企业礼遇人才、人才成就企业的创新案例。同时,为提高企业家的人才管理能力,台州等地建立了企业人才工作指导员制度,充分发挥企业与业务部门、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业务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此外,通过聘任企业家为引才大使、设立企业家“重才爱才伯乐奖”“引才伯乐奖”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对人才工作的荣誉感,树立“人才强企”理念。

  四、坚持提供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以高效行政效率留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近年来,浙江立足实际,以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为切入点,迭代升级人才服务机制,全面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让广大人才从“流入”变“留下”。一方面,以用户思维解决好人才关键小事,在人才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为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如近年来,杭州通过共有产权房、专项租赁房、货币化补贴等多种手段相互补充,全力解决各类人才住房问题;通过创办学校、人才子女择校等方式解决人才子女的教育问题。随着国际人才增加,浙江加速人才服务“国际化”进程,全方位营造适合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发展的医疗环境,建设国际学校,保障外籍人才子女入学。另一方面,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政府建设的推进,浙江人才服务进一步聚焦提升行政效率,加快实现人才创业创新各事项的“一网通办”,推动人才服务向数字化、高质量和可定制转型。

  五、坚持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构建多元共治人才治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未来的人才流动更多是基于网络或者虚拟技术的智慧、才能的流动,这意味着要建立更为柔性的治理体制机制,提升人才治理的包容度。浙江依托数字化改革,通过创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模式、开发“浙里人才之家”“浙派工匠”等应用场景,全方位提高人才服务的效率和效能,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此外,面对人才更为复杂和多向的流动,要建立起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既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能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宏观治理能力。浙江探索构建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多元共治式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党委政府重点抓宏观调控和微观引导,不断完善人才发展“顶层设计”,为人才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政策保障;用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市场需求自主实施人才引进、评价、开发、激励等人才资源配置活动;社会组织以专业化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参与人才工作,以市场化手段为人才和用人主体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六、坚持向用人主体放权给人才松绑,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对于人才工作,浙江始终敢于破除人才流动、创新创业的障碍,全面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积极推进用人单位自主评价工作,将人才的认定、评价权限充分下放给用人单位,鼓励第三方人才评价机构、行业协会参与人才评价。在各地推行“专家举荐制”“法人举荐制”等,通过竞聘上岗、民主推荐等方式,打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对人才的限制。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近年来,浙江不断深化“亩均论英雄”激励体系,将各类人才密度纳入“亩均论英雄”的用人单位评价综合改革工作。构建使命与贡献并重、物质与精神并举、激励与约束并行的科研人员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建立新型科研管理体制,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出“揭榜挂帅”式的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充分融合机制。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才创新创业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双创”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双创”的市场环境,积极完善人才权益保障机制。推动人才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通过让后发地区在高端人才集聚区建立“人才飞地”的做法,形成人才工作生活在A地、服务于B地的引才新形态。

  七、坚持营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会条件。纵观全球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无一例外都拥有良好生态环境,这就要求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的教育环境,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环境。

  早在2014年10月,浙江省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努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201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意见》,明确聚焦“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的目标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人才生态最优省”建设,浙江先后开展了“五位一体”人才生态优化工程、营造优良生态办好八件人才实事等工作。在“五位一体”人才生态优化工程建设中,浙江高度强调人才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聚力于从人才资源集聚、人才作用发挥、人才平台提升、人才政策创新和人才创业服务五方面营造良好生态。进入“十四五”时期,浙江提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按照打造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全球人才蓄水池目标,办好八件重点人才实事,为人才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优质服务,加快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具体包括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综合体、完善人才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构建学有优教的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创造无处不在的人才交往空间、营造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加大人才精神激励。这些举措充分反映了浙江正从单一引聚人才要素,转向多元创新要素集聚融合、体制机制激励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空间环境促进流动增值、文化环境包容多元的整体生态打造,全方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