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六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是,正因为人才建设滞后于国家发展,所以我国经济规模进入世界前列,核 心竞争力不是高新产业与知识经济,不是人才的创新与创意,而是廉价的劳动力与土地以及低端制造业,且代替发达国家承受了高污染,中国企业却并没有获得主要 利润,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国际市场,劳动者没有获得高收入作为回报。面对如此人才危机现状,中国十分需要新的转型的人才驱动力来拉动我国经济继续前行,科 学、合理的人才战略布局刻不容缓。
随着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的形成,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实现对外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也 促进了人才跨地域的流动,很多有志青年为追逐梦想,远赴国外学习,开阔视野。而我国在政策扶持、教育机制、人口红利、社会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还并不完 善,一定程度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能满足一些人的需求。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软件、硬件建设比较完备,对于一些高顶尖人才发达国家给予一定的优 厚回报,并在就业环境、生活环境、福利保障、环境建设中发达国家的运行机制相对完善,众多因素促使很多留学生选择驻留。
据相关数据统计,1978年-2011年,共224.51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而回归率只有36.45%,尤其是高顶尖人才回归率偏低,那么,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如何布局中国人才战略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呢?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本国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机制吸引优秀人才驻留。
第一,外部环境的改革。包括: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从投资拉动型经济向 人才拉动型经济;从资源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从只重视经济科技创新到社会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从主要面向国内人才资源到面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 等。因此改善我国外部环境,给予现在我国正在培养的人才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第二,内部个人素质的提高。包括:加大我国人才教育的投入,从应试 教育向自由教育发展,更加注重人才兴趣的培养;注重人才创新思维的挖掘,从死记硬背向发散思维转变,鼓励科技创新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营造更广阔更舒适的社会环境来吸引海外人才。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遏制人才流失、主动吸引与争夺国际顶尖人才的阶段。应抓住当今国际人才大流动的契机,促使更多的人回流,吸引更多海外英才 到中国创新创业。因此,有关对于人才政策方面,为应对国际人才竞争格局的需要,第一,应向发达国家学习人才竞争的有利经验,包括在签证、绿卡、国籍等制度 和政策方面的开放。第二,增强对海外高端人才的信任,并尊重和保护其带来的知识产权,为其提高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第三,提高“海归”的就业环境及生存环 境的质量,将“海归”掌握的先进国家的技术、经验、理念和政策传递回国内。第四,解放思想,打破陈规,鼓励科技创新,保护研究成果,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等。因此,我国的新型人才战略,更多吸引海归人才,包括逐渐对国外人才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这将是改变影响、改变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更久的重大英明之举。
由此可见,即使是人才彻底回归,人才输出和输入国也依然可能从人才的频繁交流中受益。在过去十年,我们已经看到大量这样的现象:一大批在美国深造并工作 一段时间的中国留学生回到中国,通过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在新兴产业领域创办企业,最后,又带着这些互联网等领域的中国企业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美国人 通过投资等各种方式,同样分享到了成果。他们也许会逐渐成为美国企业的竞争者,但是,这是一种会促进双方更为努力的共赢竞争。
十年树 木,百年树人。中国中金衍生品研究院以推动金融行业标准发展,服务国家人才战略为己任,在外汇、贵金属、债券及农产品行业深入研究,积累先进的投资发展理 念和方法,积极开发科学系统的外汇、贵金属培训项目,建立专业的从业资格认证体系,响应国家的人才战略号召,愿为我国金融衍生品行业输送更多人才做出一定 的贡献。所以,中国必然会从人才战略中的“千人计划”等吸引的海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当中,诞生出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领先地位的 高新企业,诞生出中国的微软、英特尔、谷歌。但是,这不只是对中国有益,对其他国家也同样有益。中国的人才战略,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长远转型发展, 而且对于世界人才流动的大趋势和国际人才共享共赢也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