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印发《浙江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培育数字工程师,浙江为何放大招?
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丽君教授受邀作客《今日评说》,对该政策发表观点。
当前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正在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省,浙江缺不缺数字人才呢?
专家观点:
我觉得是既不缺又是极缺。我省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合力持续打造数字人才队伍,杭州制造业的数字人才占比已经进入到全球前十。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并不那么缺。但是根据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的报告,他们从去年9月开始走访了华为、阿里集团等40多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发现当前劳动力市场中,数字技能人才短缺断层,供需失衡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数字人才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
为什么数字技能人才的缺口会更大呢?
专家观点: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全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其次,我们从数字人才的结构分析来看,技能型人才是处于人才金字塔的底座,所以需求量是极大的。不光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程序员,带货主播为代表的互联网营销师,专门寻找网络系统安全漏洞的安全信息测试员,还有熟练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这些职业也属于数字技能人才。数字技能人才的范围非常广,已经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导致了这类人才的缺口会更大。
今年全国高校的毕业生超过了1100万,市场的人才供给很旺盛,为什么还会产生数字人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的问题呢?
专家观点:
在数字经济的很多领域里,基本上一年左右所有的技术都会更新一遍,甚至有的技术几个月就会颠覆之前的版本。全球对数字人才技能的描绘,有个概念叫“颠覆性技能”。所以,如果他需要用到的是“颠覆性技能”,我们院校还来不及培养这样的技能,我们传统的人才培养周期跟不上这个节奏,院校在教学课程的设计、教材更新等等方面的迭代都比较慢,造成了数字人才的供需脱节。所以涉及到数字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我们需要多方“出手”,协力参与“育才”工作。
从您的角度看,《浙江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有哪些亮点?
专家观点:
一个亮点是育才的速度更快了。数字人才仅靠自然生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实施方案》里明确数字技术工程师要“多元化培养”,去探索举办数字技能竞赛、数字经济技术人才论坛、数字人才专题研修等培训活动。这样的培训方式能让数字技术工程师的培育速度加快一到两年。第二点是浙江的方案提供了真金白银的补贴,2200元到5200元不等。这个补贴差不多是培训费用的70%左右,只要你有培训意愿,不管是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自由职业者还是高校的毕业生、技工院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培训。在就业形势比较紧张的当下,数字新职业无疑是一个新的风口。
很多人不从事数字化产业工作,很多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也没有数字化专业,那浙江的数字人才培育计划跟他们还有关系吗?
专家观点:
当然有关系。麦肯锡曾经预测,至少到2030年,中国将要有2.2亿劳动人口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面临技能重塑和被迫的职业变更。浙江实施数字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地培养数字技能人才,正是为我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人力资源技能重塑谋划布局。这不仅对中小企业,也对广大就业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那些就读专业相对来说比较冷门、在就业市场上不怎么“吃香”的毕业生,他通过参加三到六个月紧缺岗位需求的企业认证培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大家还关心如何成为数字技能人才。浙江正在建立数字技能人才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涉及到数字人才的信息查询、政策指导、培训学习、技能认证、就业推荐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一站式完成。未来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按需进行自我培养。所谓技多不压身,今后多考一本数字证书、多学一项数字技能,相信会在浙江蔚然成风。
怎么样让数字人才流向浙江、留在浙江,我们浙江要怎么样才能更有吸引力,这方面您会有什么建议呢?
专家观点:
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也就是说各类数字经济企业的作用。人才工作发展到现在,给人才松绑,为用人单位放权,仍然是我们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只有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数字经济企业才能够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他能够清晰地洞察全球数字人才流动的趋势和供求变化,精准地定位目标人才,积极地实施对数字人才的引用育留工作,最终形成政府和市场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