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动态
浙江人才发展圆桌沙龙(第十期)顺利举办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1-04-29

         

        2021429日,浙江人才发展圆桌论坛第十期顺利举办。本次圆桌论坛以“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为主题,采用圆桌会议与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模式,来自人才与科创领域的学界和实务界专家代表围绕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的规律机制、制度政策、问题困境和优化路径等内容展开系列对话。论坛由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丽君与浙江工业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声宏共同主持,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苗青,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方恺之江实验室智能网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省级引才项目专家陈红阳浙江大学心理学系特聘研究员刘争光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教育研究与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吴文明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引才项目专家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郭晟豪向亮科技董事长向亮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龙井幼儿园教学园长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讲师朱蕾蕊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讲师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讲师等专家学者参与交流讨论。

 

陈丽君执行院长指出,青年科技人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国家和浙江省都把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重点打造的人才队伍,青年人才的激励机制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专家学者以及青年人才自身关心的议题。本次圆桌论坛既有青年学者交流人才激励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实务界的青年人才代表根据自身发展经历相关分享,研讨的产出对于未来青年人才激励政策的制定有积极的价值。陈声宏副主任指出,人才激励从微观到宏观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往往会聚焦的看激励的具体举措,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从扶持措施到生态环境的打造,人才激励有更广阔的天地值得探索。苗青副院长通过线上形式参与会议,对会议背景进行补充说明,表示我院将汇总整理观点简报,向更多人辐射研讨成果。

方恺研究员、陈红阳研究员、潘军教授从自身角度出发,分享成长与发展经历,探讨人才需求与激励。方恺研究员强调,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非常重要,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成长,建立更加灵活且广阔的交流合作网络。同时,明确发展方向和提炼专攻方向对于青年人非常重要,在业界要学有所长,也要善于平衡不同类型得工作、工作与家庭的时间分配。陈红阳研究员分享到,在之江实验室的人才招引过程中,人才对于工作氛围的关注度很高,其次会关心薪酬、科研激励等,之江实验室也进行了例如PI负责制的制度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的需求。此外,人才招引后,再激励和培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之江实验室正探索设立导师和学术带头人制度,从而对青年人才有更好的指导和帮助。潘军教授指出,青年教师往往会面临角色转变的问题,高校人才引进的定位需要明晰。特别是,人才引得进,也要留的住,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考核与激励要综合考虑其生存与发展。

刘争光研究员从人才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精神激励和内在成长的重要性。青年人才十分看重成长性和发展性,这是重要的激励保障,挑战性、成长性的经历往往是人才发展过程中的扳动机和触发点。青年人才在新环境中容易对自身能力和定位产生模糊的认知,需要有配套的资源和引导来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导师或是指引者的反馈和宽松民主的环境作为发展性的资源,对于激发人才创造性有更好的增益效果。卢旺院长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很多学生在毕业刚进入工作阶段时,会面临岗位的实际追求和理论建构中存在偏差的问题,因此人才培养要落地,从实际的岗位需求中去激发人才的增值性成长。

朱蕾蕊和傅衍两位博士基于研究围绕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展开讨论。朱蕾蕊博士提出,青年科技人才代表的是比较活跃且有较好产出的阶段,充分的去激发这一类型人才的活力是重要的议题。除了外在的物质保障,内在的动力激发十分重要,需要更多的去关注人才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往往会面临一定的定量考核指标的压力,如何去平衡外部压力和培养内驱动力是目前激励机制比较薄弱的部分。傅衍博士从科技人才激励的视角、组织行为视角、人才经济地理视角、科学社会学视角、经济学视角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青年科技人才的异质性特征和激励困境,基于需求-匹配原则提出与异质性需求相匹配的激励建议。吴文明主任从青年人才队伍培训的角度出发,提出目前党政干部培训存在所训非所需的现象,尽管企业技能干部人才的培训目标和效果匹配度较高,但目前培训当中对于青年人才的激励仍有值得探索的空间。

郭晟豪副教授、梁皓讲师、林霖讲师及周孝瑞同学通过线上形式参与会议,分享了关于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的观点。郭晟豪副教授分享,青年学者初入工作岗位可能会面临多种压力带来的焦虑感,心理调适很重要,合作网络的建立与和导师、团队的沟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梁皓讲师提出,对于人才激励而言,如何保障物质需求以往的讨论都会涉及,但是如何找到一个保障的方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外,青年科技人才对于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有较高的需求,怎样建立完善的容错机制,让青年科技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是需要去做的。林霖讲师提出,青年科技人才激励首先需要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类型、不同学科类型的人才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实施激励。周孝瑞同学从人才引进、评价、培养三个维度对相关研究作总结分析,强调发挥好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价值的关键在于有效的人才激励。

陈声宏副主任从人才引育留用角度进行分享并对会议做出总结,强调人才在引进后存在再培养和再发展的问题,要有组织有梯队地培育人才,对人才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反馈,让青年科技人才组成共同作战的团队是可行模式之一。在留住和使用人才方面,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制度设计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考虑和协调。最后,陈丽君执行院长对本次论坛做总结性发言,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论坛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