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君教授做客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栏目,与我们一起探讨“乡村振兴,人才先兴”的问题。
对于“怎么理解人才在乡村振兴当中起到的作用?”这一问题,陈教授回答:“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乡村振兴战略,离开人才是无米之炊。
关于如何实施乡村振兴,陈教授指出,一定不是仅靠农业来进行振兴,而是利用农村的自然禀赋实施多业并举和多业融合的振兴。乡村振兴需要的是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多支人才队伍,像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包括乡村农技人才、产业人才、文化传承人才、乡村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人才、乡村社会治理人才在内的农村实用人才和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当今农村需要的是新型农民是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产业经营,会统筹管理、有农业技术的实用人才。
关于人才回乡的评价,陈丽君教授认为:“现代社会,人才是自由流动的,那就必然会流向能够使自己价值实现增量的地方。叶大宝、苏承波们为什么会选择回乡?除了一种乡土情节外,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有事做,能创造价值增量。有事做,才能回得来,呆得住。有商机,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
关于乡村如何聚人气的浙江举措,陈丽君教授强调:“需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近年来,浙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举措促成了人才回乡“有事做”,第一就是各地打造农村特色产业,促使形成了与当地特色相符合的人才队伍,比如刚刚说到的丽水,我去调研过多次,像缙云烧饼师傅、云和师傅、松阳茶师等等人才队伍,已经能够初步支撑一条产业链的发展;第二就是美丽乡村建设,像刚刚看到的叶大宝,就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民宿经济应运而生,让她看到了机遇,像她所在的松阳,还有更成熟的德清等地,都已经形成了民宿经济的商圈,有了商圈,就有了顺畅的人才流、资金流、消费流;第三是农村电商的发展,促使一大批电商人才的回流。所以纵观这三个方面,产业融合其实是重点,吸引人才绝不能只盯着第一产业,如果让年轻人、技术人才回到农村只能种地的话,这是不现实的。”
关于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陈丽君教授回答:“农村吸引人才,相对城市来说难得多,需要多措并举。两点很重要,第一就是在城市,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可以撬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但农村由于配套资源差异,让一个人带动全产业要困难得多,会造成引而复失。所以农村不能盲目引进人才,而是我们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地从当地的资源禀赋出发,围绕当地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将人才政策与这些政策相匹配。 二是引进人才不一定都是硬性的,还可以是柔性的,不是说必须要落户在农村里面的,才叫引进人才,比如浙江落实得特别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技术人才们下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就是技术人才在城乡间柔性流动。我的观点还是要促进人才的流动,允许城乡各类要素平等交换。
关于农村人才的培训培养体系,陈丽君教授认为:“一个健全的培养体系必须是立体化的。为什么呢?我们说培养一个优秀的职业农民,比培养一个博士还难。因为农业是非标产业,没有固定的标准,更多靠的是经验性的师傅带徒弟,要搞懂一类农产品的种植,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农业生产区域性强,要求培训也与当地的基础相结合。所以,农村人才培养一定要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依托各级培训平台和培训模式,通过师带徒、农技讲座、印发科普资料、网络学习等等形式来提升能力。另外一方面,人才培育机制还需要有认定机制、评价机制的配套,像浙江率先开展的农民评定高级职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也就是说,不仅是当老师可以评高级教师,当程序员可以评高级工程师,我当农民照样可以评高级职称,我可以成为高级农艺师。这也就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