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始公布人才新政,比如上海和苏州,纷纷放宽了人才落户的限制。而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的浙江也有新动作。
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丽君教授受邀作客《今日评说》,发表最新观点。
2003年12月29日,浙江省委召开了全省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谋划确定了人才强省的战略。陈院长,我们也知道您刚刚完成了浙江人才强省20周年报告,纵深来看20周年,您觉得人才政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
专家观点:浙江是最早提出人才强省战略的省份。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人才强省、科教兴省的战略。这20年来,浙江省人才政策最大的变化是:从单纯依靠资金激励吸引人才,转变到越来越注重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越来越注重最优人才生态的打造,注重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从原来更加关注塔尖人才,到塔腰的人才,以及塔基人才的全谱系人才队伍建设。
您觉得怎样体现浙江人才生态的打造呢?
专家观点:浙江人才生态打造的重要特征是:越来越强调多元化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融合。当然就人才本身,也越来越强调多元化人才的集聚。这些变化背后都是由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了作用,比如说我们对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不只是看他以前的实质贡献,也看他未来的发展潜力。根据我们的报告(即《浙江人才强省二十周年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才总量已达1481.78万人,比2003年增长4.4倍;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2898人,比2003年增长3.83倍。这么大的人才量其实意味着现在人才概念已经不仅仅指做出了突出成绩贡献的人才,而是包含了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或者说我们要打造的人才池,也是更加充裕。所以杭州有了“春雨计划”,它已经不算是一个单纯的人才政策,也针对了新市民和青年群体推出了很多普惠性的服务政策。
确实我们也看到现在推出的人才政策不再是引进一个人才给多少钱这么简单了,而是对他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照顾。有人问,这样做有必要吗?
专家观点:当然是有必要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我们现在对人才不仅是用激励性的政策来吸引,更加强调要使用服务性的工具。就像杭州余杭区有一句宣传人才工作的宣传语: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资金激励是一过性的,但服务可以是全方位的、伴随着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既可以让我们的政策更具有温度,也可以增强城市对人才的黏度。
人才新政频出,但是大家的知晓度和到达率好像还是比较低的,这样的情况陈院长您觉得该怎么解决?
专家观点:人才政策的知晓度低、到达率比较低,其实背后折射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政策出台的部门非常注重出台政策,但是疏忽了政策的宣传。酒香还是要靠吆喝,人才政策的宣传甚至是政策营销都是亟需加强的。我和我的博士生曾经做了全省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其中一个结论是:政策营销者的个人特征,比如说宣传者是否把享受到人才政策的人才作为代言,会对营销的政策发生很大的影响。杭州的金牌导游“小黑”现身说法向大家介绍在杭州各行各业都可以出人才,他自己本人拿到了杭州市D类人才,所以这就非常有说服力,杭州人才政策一下子就家喻户晓了。其次,知晓度低也反映了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办法企及政府的人才政策,所以他对政策的获取意愿比较低。这就我们需要提高政策的普惠性,在政策制定的时候体现对梯队人才的不同支持和服务。所以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人才政策营销,创新政策宣传的手段,以各类人才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政策,让政策直接触达人才,送政策上门,实现无感到达:只要人才落地,各种服务就直接送到他手里。另一方面,还需要增加政策的普惠性、梯度性,让每一类人都有政策的利益感知、关联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