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时讯
张家港“人才项目绩效评估”:高调引才冷思考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13-06-26

        25日,张家港市对外公布了经过近一年时间探索研究的“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举行成果发布会。评审专家组通过参照“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5家企业最终获评首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示范企业”。

2012年6月,张家港市与武汉工程大学知名人才工作专家桂昭明教授及其所带领的人才研究团队对“人才项目绩效评估”展开调研,利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形成了“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桂昭明介绍,该体系明确落户满两年的人才项目必须开展绩效评估,分“创业类”与“创新类”两类分别进行考核,以经济、社会和科技效益为一级指标,设定了“人才项目总产值及人均产值”、“人才项目销售利税及人均销售利税”、“产业节点对产业链形成的贡献”、“专利申请及授权量”等10多个量化的二级指标。在评分上采取类比法、定性评价法、加分项等不同方法,确保评估的科学性。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是电影《天下无贼》中黎叔的名言。眼下,全国各地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招才引智活动。然而人才引进并非最终目的,人才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才是题中之义。随着人才项目数量的积累和产业化的推进,人才项目发展情况如何,人才工作的绩效如何,既是社会各界拷问的热点,也是张家港在“轰轰烈烈”引才的同时,冷静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张家港市人才办主任于年中看来,以往评价衡量人才项目优劣的主要手段是专家的综合评判,缺乏明确的、可量化的比较依据。“如何更加科学标准的量化评价一个人才项目的发展质量,进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培育措施,已经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于年中还介绍,通过“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引进中“捡到篮里都是菜”的现象,破解了人才项目后续管理“缺少有效抓手,难以规范”的难题,打破了人才项目资助“一审定终身”的认定模式和人才项目“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局面。

该市还出台了《张家港市领军人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其中“项目退出机制”的第八点规定:“注册落户且获认定5年以上,连续3年绩效评估低于50分的项目,予以取消领军人才项目资格”。

“这样的评估体系能够全面的反映我们人才企业的实际效益,没有单纯强调经济指标,我们不仅口服,而且心服。”获评首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示范企业”之一的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勇义说。

2010年9月闫勇义从澳大利亚来到张家港保税区创办了该公司,主要为世界卫生组织采购的抗疟疾特效药原料青蒿素衍生物系列和治疗脑中风药用成分长春西汀类。当年完成1.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目前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正有序进行。

持肯定观点的还有同样获得首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示范企业”称号的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星光。他认为,该体系可操作性强,可以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人才项目已经取得的成效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两年前,中国科学院硕士魏星光带领其团队在张家港凤凰镇创办该公司,以过程水化学品和相关单体为产业核心,2012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3.86亿。目前,该公司已启动上市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体现第一资源价值、发挥第一资源效用的关键是"以用为本"。”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蔡炳锋表示,“人才项目绩效评估”将作为今后推进人才工作的主要抓手加以落实完善,评估优秀的项目要给予重点鼓励与培育推进,评估不达标的项目要及时把脉问诊,深入查找问题症结所在,与人才共同商议提出补长发展短板、解决制约瓶颈的推进方案。

蔡炳锋还介绍,近年来,张家港市每年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不低于1.5亿元,2013年达到1.7亿元,先后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28个,引导配对“嫁接”型项目39个,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10亿元。

目前,张家港已自主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名,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34名,苏州“姑苏计划”人才37名。自2011年起,该市申报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及苏州“姑苏计划”人才人数始终位居苏州各县市之首。2011年,该市人才项目年度销售收入还不足2亿元,到2012年,达到14亿元,仅一年时间,人才项目年销售就增长了7倍。

        相关链接:http://news.sohu.com/20130625/n379840174.shtml